
追求卓越績效管理與設備管理
卓越績效管理起源于質量管理卻超越了質量管理。它將質量管理的系統化、標準化、程序化和規范化的體系理念推廣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領域。有效實施該模式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其整體績效和能力為組織的所有者、顧客、員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會創造價值有助于企業獲得長期的成功。
在卓越績效模式框架圖中有兩個三角形由領導作用、戰略及以顧客和市場為中心組成了“領導作用三角”,便攜式硬度計體現的是領導力強調高層領導在組織所處的特定環境中通過制定以顧客和市場為中心的戰略為組織謀劃長遠未來關注的是組織如何做正確的事回答的是組織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問題。以資源、過程管理及經營結果組成了“結果三角”體現的是執行力強調如何充分調動組織中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通過組織中的人在各個業務流程中發揮作用和過程管理的規范高效地實現組織所追求的經營結果關注的是組織如何正確地做事,無線振動分析儀解決的是效率和效果的問題。而測量、分析、改進則貫穿于整個過程體現的是過程到優勢的整合。所以從企業管理的層次來看卓越績效管理是一個“大質量”的概念考慮的范圍更深、更廣、更系統通過對企業管理體系進行“診斷式”的評價從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著手旨在發現企業當前最迫切、最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而使企業不斷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維修的主要任務是:
-設備與部件的關鍵性分類;
-運用分析工具與先進策略;
-信息系統CMMS要到位;
-做好工作計劃安排集成系統;
-優化備件庫存管理;
-建立OEE、TEEP度量與改進小組;
-通過問題分析定位小組消除不協調和浪費;
-員工參與的資產維護;
圖1卓越維修三圈循環圖結構
這三個循環圈首先是基準然后是認識,超聲波測厚儀再就是改善;鶞恃h圈是選擇關鍵指標形成最佳度量基準的過程;認識循環圈是評價、實踐和發展的過程;改善循環圈是推動發展、進步和鞏固的過程他把評價指標劃分為四個族群:綜合類、策略與結構類、組織類和技術類;從宏觀到微觀適應管理、監督和技術要求覆蓋效率、效能和持久性如圖2所示。
圖2 卓越評價的概念結構
相關推薦:
上一篇:軸承振動信號分析診斷之精密診斷法
下一篇:設備全過程管理的三個階段
-
紙業設備狀態監測管理系統
-
紙業設備點巡檢管理系統
-
紙業設備點檢儀
-
紙業測振儀